供应链整合:赋能中小企业融资与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供应链整合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提升产业链效率的核心驱动力,更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供应链整合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在实践层面,供应链金融通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供应链票据等创新模式,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2020年1-9月,全市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供应链类应收账款融资217.47亿元,同比增长180.75%。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的核心职能:回归信息服务本源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在供应链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通知》要求,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回归信息服务本源,做好“四流合一”等供应链信息归集、整合工作,切实维护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合法权益。同时,服务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未依法获得许可不得开展支付结算、融资担保或贷款保理等金融业务。
在具体实践中,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搭建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远景能源与中征平台对接后,其上游供应商获得了10余家银行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累计发放应收账款融资1811万元。
供应链票据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创新融资模式的应用
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创新工具。供应链票据通过嵌入供应链场景,为实体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例如,中信银行支持辖内10户核心企业签发电子商票,为70户小微企业办理了102笔商票贷,合计3.59亿元。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则通过电子化记录承诺支付款项,强化了贸易背景真实性管理。根据《通知》要求,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有效防止了利用应收账款拉长账期的现象。
供应链整合的未来展望: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供应链整合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例如,江阴农商行在供应链金融中引入物联网监管技术,为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在线实时放款服务,累计办理融资3.73亿元。
中国银行作为首家建立支持科技重大专项赋能机制的银行,计划未来五年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提供不低于1万亿元的专项综合金融支持,其中股、债合计不低于3000亿元,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
结语
供应链整合不仅是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产业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强化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职能、创新供应链票据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模式,供应链整合将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提供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数字化与科技赋能的深入推进,供应链整合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释放其价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