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策创新与民生保障
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科技创新被视为核心驱动力。过去一年,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的研制。此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政府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同时,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积极稳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和新型储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平台经济与消费升级
平台经济在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壮大,促进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同时,强化平台经济领域数据要素供给,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
在消费升级方面,政府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促进了经济良性循环。
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创新
民生保障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政府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惠及6600多万纳税人。
在社会治理方面,政府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模式,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策创新与制度保障
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政府不断推进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例如,出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同时,研究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法》,提高国家发展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在金融领域,政府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创新和制度保障为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平台经济培育、民生保障提升以及政策制度创新,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